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

Pheed CEO 從中國軟體產業割喉戰裡得到的啓示


O.D Kobo ,這位在亞洲市場經驗豐富的網路創業家,雖然謙遜的說,談到中國,他不算專家,但他清晰的點出一些美國新創事業常在初期忽略、卻又至關重要的關鍵:營利化。

先別說這個了,你聽過 "Pheed" 嗎?

甫在去年 10 月,在社群廝殺的戰場上異軍突起、一個野心勃勃想一統江湖的社群平台;Pheed,登場。短短時間,今年二月中它已攻上 App Store 社交類排行榜第一名, iPhone 的使用者平均每天花 1.04小時在這個App上。

了不起!有什麼特別之處?這麼說吧!其他社群有的功能它不但通通有,更重要的是,它讓分享高品質文字、影音內容的使用者,可以對其他使用者每個月收取 $2 到 $35 的訂閱費,只要你的內容真的有那麼優的話!




很多新創事業都對「營利化」這件事避之唯恐不及,就怕在初期就嚇跑了所有人,當然 Pheed 的創辦人 Kobo 也預料到這個問題。一個吸引人的新玩意兒要成為真正的一門生意,畢竟是有一段距離的,如果說內容才是王道,那麼,何不讓用戶分享利潤來鼓勵他們分享好內容呢?

這個想法,讓 Pheed 在 33 個國家的排行榜都打入百大熱門 App,而且比起其他 App ,使用者平均多花了十五倍的時間在 Pheed 上。包括派瑞絲希爾頓、麥克泰森、超模娜歐蜜坎貝爾在內,現在 Pheed 上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名人,成長速度更是未見趨緩。 Pheed 同樣有網頁版, Android 版本也已進入測試階段,預定 3月上市。

對於中國的網路產業,Kobo 提出了幾項觀察,和他創立 Pheed 的一些心得。

1.利潤可以是產品的一部分

Kobo 把內容營利化的想法來自於中國,他看到一些企業找來明星製造一些熱門簡訊,如果粉絲希望收到這些簡訊,就必須支付 $0.25,那些創造內容的明星,事實上就是在印錢。

美國的新創公司,大多會把焦點放在「製造好的產品」,而且認為「營利化」動機不純,但在中國,情況則完全相反, Kobo 說:「從一開始,這些網路公司想的就是怎麼賺錢。」

一開始就考慮營利化的好處是,你的用戶不會在後期碰到這個問題時劇烈反彈,Instagram 不就做過這件事?雖然立即就改變說詞,不過還是損失了 25% 的用戶,而 Pheed 則在同時期因為接收不了這些蜂擁而至的出走用戶,暫時關閉好讓伺服器喘口氣。

2.慎選夥伴,這是戰爭!

由於很早就確立自己的獲利模式,也就很清楚未來的競爭對手會是誰,所以像 Instagarm 與 Twitter 那樣好友變敵人的情節決不會在中國上演,從第一天開始,這就是一場壁壘分明的殘酷戰爭,你可以毫無顧慮的分享 FastCompany 的文章到你的 Facebook 或 Twitter上,但跨平台的資源分享在中國卻不盛行,因為大家都在爭奪用戶。

3.打敗本尊的兇猛山寨

「中國人的想法是:如果他們能做,為什麼我們不能做?」 Kobo 說,美國人喜歡做對手還做不到的事,不過中國人則彼此競相模仿,然後思考我怎麼做的比對手更好。實際使用過 Pheed 後,你大概很快就會發現很多其他社群的功能,只是更靈活。「為什麼我不能讚一則推文?為什麼我不能回推一張喜歡的 Instagram 照片?」 Pheed 萃取出Tumblr、YouTube、Facebook 和 Twitter 那些已經運作很好的功能,加上一些新的,  Kobo 認為,Pheed 在內容上可以比其他社群更加的豐富。

4.好好計算獲利能力

產品的確需要先被大眾接受,不過該怎麼樣擴大財務規模也是一大課題。 Kobo 不停的在研究數字,在沒有確定獲利之前,他和團隊不會開始打造任何東西。一開始,他們想像有七百萬免費用戶,每個月提供一個基礎上傳內容量,然後當上傳了某個量的影片時,大概可以賺到 $250 萬來渡過第一年,他保守預估在用戶數達到兩千萬人時,大概會有二十萬付費用戶。

5.等收支平衡時再來慶祝

「在美國,大家都認為流量能夠為他們賺到錢,不過我想問那些擁有一千萬用戶的人,要怎麼開始獲利?如果連 Google 也不能,你會怎麼做?」

當 Kobo 的公司開始在中國連連得獎時,他已經為中國三億兩千萬用戶創立了 30 多個平台、入口網站、瀏覽器等等,可是同時財務狀況也開始困窘,他發現他支撐不了那麼多的事業,「當我們看到 Myspace、Youtube 和 Bebo 接二連三的被收購,也想遵循這個規則:流量越大越好,在某個時刻員工人數甚至達到了三百人之多。」最後他只能靠著一些外包的工作來賺錢支付帳單,同時他的團隊繼續研發新的產品,諷刺的是,到 2008年公司應該可以在恆生聯交所公開上市時,實際上口袋空空的 Kobo ,個人財產也被預估到達三億美金,外包的廣告工作在中國並不賺錢,而接踵而來的金融海嘯讓他吃足了苦頭,最終與卡達首相合夥才得到喘息的空間。


「現在我回頭想想」Kobo 說:「如果你不是在建立一門生意,那你到底在幹嘛?」


(資料來源:FASTCOMPANY   圖片來源:lievenvm,CC licensed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